从2000年起,该校已经接待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800多家大学的2500多次访问,校长米勒(Miller)教授也获得了美国工程院最高的工程教育奖(Gordon Prize)。一所创立才20年,每年才80多位学生,没有研究生的学校(在国内只能算二本学校)是如何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的?概括起来其成功的秘诀如下:
其一,从人到人(starts with people and ends with people)的课程理念。欧林课程是基于这样一个理念:工程教育从人开始:理解我们为谁设计,他们的价值,以及在哪里存在创造价值的机会;工程教育又以人为依归:欣赏我们工作的社会,在世界上做出积极的改变。在欧林,学生学习如何预见积极的变化,以及如何实现这种变化。也就是要先学会理解人的需求,价值观和痛点/机会,以及工程的社会作用。学会构思能改变人类的工程创新,并且让其服务于人类。传统工科教育面窄,学生只会回答问题而不会找问题,更不会把问题解决方案从实验室走出来,进入现实世界——欧林的课程体系克服了这些问题。
其二,机制创新。由美国企业家创办的欧林基金会从1945年起资助了美国58所大学的78个基建项目。后来基金会发现,许多大学在大楼修好后,之前申请计划所说的教育改革项目基本没有实现,对于一所大学,硬件建设不容易,软件建设更难。经过调研,基金会发现全面深刻的工程教育改革确实很难在已有大学的工学院里甚至是没有工永利总站ylzz55的大学里进行。基金会最后决定顷其所有创办一所小规模的工学院,作为工程教育改革的实验室,为工程教育改革闯出一条路来。
1997年,学校完成注册。1999年,对传统工程教育颇感无奈的爱荷华大学(Iowa)大学工学院院长米勒(Rick Miller)担任创校校长。随后,一批来自名校、理念相同的教授,以及对传统工程教育不满的企业高管相继加盟成为创校团队成员。经过大半年的走访调研和深刻讨论,欧林的创业者们重新定义了工程, 认为工程包含知识,却不是知识体,而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迭代变化的过程(Engineering is a process. It’s a process of iterative change)。
其三,思维创新。基于对工程的重新界定,他们认为工程师是“想前人不敢想、且能排除万难去实现之的工程人才”(Envisioning what has never been, and doing whatever it takes to make it happen)。一个工程师必须具备五种思维:
(1) Collaborative mindset(团队合作思维);
(2) Entrepreneurial mindset(创业者思维);
(3) Interdisciplinary mindset(跨学科思维);
(4) Global mindset(全球思维);
(5) Ethical mindset(伦理道德思维)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必须考虑三个问题:Whom we teach (什么样的学生)? What we teach(教什么)? How we teach(如何教)?
利用设计思维方法,学校于2001年,招募了30位高中毕业生作为学生合伙人(Student Partner),用一年的时间去检验新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经过不断的迭代,最后初步形成了欧林独特的课程模式(The Olin Way):即①数学与科学课程(Math and Science courses);②工程核心课程(Engineering Core);③专业课程(Major-specific courses);④艺术、人文、社科与创业课程(Arts,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and Entrepreneurship, HAS)。
学生每学期选修4门课,最低120学分毕业。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在团队项目里的定位,学生可选择常见的电机与计算机工程(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ECE),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 ME),或者工程+某个专注领域 (concentration) , 比如工程+生物工程,工程+机器人,工程+计算,工程+设计,工程+创业等。学生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自己的专业,比如工程+物理,工程+音乐等,只要能满足一定的宽度、深度和连贯性要求即可。
综上所述,欧林工学院从创建美国国家工程教育改革“实验室”的特殊使命出发,重新定义工程和工程师;欧林以课程教学改革为“抓手”,实现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欧林三角”课程模型、课程特点、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录取和教师评价机制的分析,可以看出欧林是公认的全球工程教育领袖,是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典范。欧林工学院高等工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将工程教育理论知识学习与工程实践项目相结合,“学与做”贯穿四年,这种独具特色的“做中学”教育方式地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它推动认识的发展,并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欧林工学院从创办至今,各项举措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正是由于欧林工学院另辟蹊径的教育举措才使得其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顺利实现,各工科院校纷纷借鉴和学习。